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
 > 妇工园地 > 工作动态

两会代表话扶贫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:

        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,“文创+旅游”“非遗+旅游”“演艺+旅游”等新业态不断涌现,大众对旅游的文化内涵更加关注。对此,郑福田表示,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以来,内蒙古完成了文旅全方位、深层次融合,“文创+旅游”“非遗+旅游”“演艺+旅游”等新业态发展良好,以文促旅,以旅彰文落在实处。2020年内蒙古文化旅游融合工作,要继续加强顶层设计。以内蒙古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编制为统领,做好文物、非遗、黄河、长城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,推动精品演艺、非遗进景区,推动文化场所旅游开发开放,真正实现文化旅游融合从观念到措施的创新转变。要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。从政策、产品、市场、品牌等多方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支持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,推动城市、景区旅游演艺发展,推出阴山岩画游等一批专题文化旅游线路。将文化创意、民族元素融入旅游商品开发。还要为文化旅游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。大力发展智慧旅游,尽快建立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,打造“互联网+文化旅游”的文化旅游云平台,实现信息发布、门票预约、实时监控一体化管理。要继续加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督管理力度,净化市场环境,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文化旅游环境。

       对于民族地区的文化挖掘和旅游发展,郑福田表示,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建设,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,一是要加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。如推出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、地域特色、时代特征的剧节目,形成覆盖城乡、布局合理、实用便捷公共文化设施网络,加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。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,特色化、差异化发展旅游。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应当凸显民族特色,强化民俗风情,适度开发、合理利用,多元化、差异化发展,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十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的文化旅游风尚。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物古迹、医疗康养、家庭民宿、手工作坊、民俗节庆、非遗技艺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,提升游客参与度、满意度,打造区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。三是加大文化交流和宣传力度。组织境内外旅游企业、非遗传承人以及艺术家开展培训和交流,通过“旅游外交”“博物馆外交”等方式,集中展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艺术精品,提升内蒙古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       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长费东斌代表:脱贫攻坚需聚焦“五个关注”

       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,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、市长费东斌代表对脱贫工作感触很深。他认为,打赢脱贫攻坚战,要持续聚焦“五个关注”——

        高度关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。实施动态监测,对已脱贫户严格落实“四不摘”要求,继续延续各项扶贫措施;把发展产业、稳定就业作为治本之策;全面推行“防贫保”项目,采取“政府+保险公司”的模式,对滑入贫困线下的群众上保险。

       高度关注因病致贫返贫问题。不论是大病还是慢病,目前的解决模式都比较成熟,效果也比较好。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,把工作做实做细,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。

       高度关注农村牧区老年人。乌兰察布在全国率先推出了“互助幸福院”的养老模式,主要特点是“集中居住、分户生活、社区服务、互助养老”,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住房、医疗、文化娱乐等问题。

       高度关注易地搬迁后续发展问题。对于城镇周边的集中安置贫困户,能不能稳得住,核心在于稳定就业。乌兰察布在安置点就近建设了一批扶贫车间,为当地市场服务。比如,乌兰察布全市铁合金年产量在650万吨左右,每吨需要一个包装袋。把包装袋生产作为扶贫车间的主导产品,贫困户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以上。

       高度关注长效机制建设。一是产业发展,重点发展马铃薯、燕麦等绿色农畜产品,借助京蒙扶贫协作,继续大力拓展北京消费市场,让乌兰察布的绿色农畜产品服务首都、走向全国,带动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。二是从根本上激发内生动力。一方面建好基层党支部,把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、好做法固定下来,打造“不走的工作队”;另一方面强化脱贫光荣的正向激励,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、勤劳致富。三是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。在脱贫攻坚中,教育、医疗、社保、低保等保障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,特别是一些特困群体,一旦不能享受这些兜底保障,就会有迅速返贫的可能。费东斌代表建议,在今后3年至5年的过渡期内,仍然继续实施这些政策。





编辑:
信息来源: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网站